当前位置: > 行业动态 >

【逍遥游】这是关于一只鸡的故事,一只看着青岛长大的鸡

发布日期:2017-11-02  作者:96558一键通
 

这是关于一只鸡的故事

 

是一只看着青岛长大的鸡    

 

 

    1891年(清光绪十七年)6月14日,清内阁颁发上谕,批准胶澳设防,此为青岛建置之始。

    这时这只鸡已经出生了两个月,懵懵懂懂的看着这世界,日月更迭。


 

 

    1929年,青岛被南京国民政府确定为特别市,1930年,改称青岛市。

    在这只鸡38岁之际,它终于能够向别人介绍自己是属于青岛的鸡。


 

 

    之后它经过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文革,即使风雨交加,路途泥泞,却从未停止过向别人介绍自己,它静静地待在几代人守护的街角,几代人都为了它而奉献一生。很多人想起它的时候,心里就会痒痒一下,随之而来的还有大海和鲁菜的味道。

    它的名字叫“香酥”,让它发光发亮的是一家坐落在青岛百年老街中山路146号的中华老字号,被誉为“岛城鲁菜第一楼”春和楼


 

   

 “香酥”的名气跨越了三个世纪,见证了太多人的悲欢,也流传了很多名人轶事。

    新中国成立之前,李鸿章、恭亲王溥伟、胶澳总督汪然美隆、康有为、老舍、梁实秋等政要名人曾多次一睹芳容。

    新中国成立之后,叶剑英、徐特立等老一辈革命家和文化名人梅兰芳、侯宝林、曹禺、臧克家等也曾为了它挥墨留书。听老人说,把香酥在青岛的故事拍成一部电视剧,那就是青岛历史的真实写照了。


 

   

 因为年长,又有着深刻的群众基础。那些来春和楼的老青岛人,根本不需要询问,三五好友坐定,便开嗓喊到老规矩香酥、油爆、葱烧、爆炒、九转、松鼠………名字点到,鸡、海螺、海参、腰花、大肠、鲈鱼这些兄弟姐妹们就统统出来了。

    这几个都是这家百年老店的招牌。

 

   

 拿香酥来说,它跟老店一起诞生。让它出场还有严格的工序,先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经历挫骨之痛后再拿花椒、盐巴里外搓透,通过葱、花雕酒等近十味料腌制6小时以上,然后再入水蒸气通透全身,摆好造型、放入调配好的汤料里,再加入香料包,一同蒸至升华骨酥肉烂。最后炸至酥脆,并经厨师雕琢后美美地呈现。


 

    外皮酥脆,鸡肉软嫩,色泽红亮

    刚端上来的“香酥”还能看见鸡油顺着肌肉的纹理慢慢淌下,热气像一缕仙烟一般缓缓散发,粘连在鸡骨旁的脆皮通透,薄片凌冽,一口下去满嘴的香味,口感刚好适合舌头的律动,后味竟还有点清香,从第一口开始,就根本停不下来。

    在春和楼有太多慕“香酥”名而来的人,有一两人为伴的,也有三五成群,更有阖家欢聚的。


以下为现实版“香酥”是也↓

 

 

    听说很多家庭聚餐一桌就要点够三份香酥鸡才够吃,而香酥鸡之所以成为必点菜品,除了严苛的工序和多年的积淀外,还因为春和楼所有的鸡都只选用当年散养的雏鸡,而且它们都来自春和楼自己在山上的散养基地,由此才成全了这极致的味道,也成为很多人对春和楼的“香酥”念念不忘的理由。


 

 

    在春和楼,厨艺的传承都是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原来的老手艺经过一代一代的传承保留下来,入了楼的徒弟日日打磨,祖训一般严苛的选材,从小苦练已如有神助的切材技艺,几乎分毫不差的工序和火候。


 

 

    七代春和人用毕生的专注,守住这个老店的规矩,保持着“香酥”当年的风姿。只为那些执着地走进这里的食客,在吃到第一口就笃定:这就是那个从小吃到的味道,这就是那个老味道。

    这味道像离不开的老友,像改不了的旧习,像远在他乡,还依然忍不住回望那片蓝色海洋的乡愁。


 

 

    在青岛,必须一喝一吃,就是必须喝一瓶青岛啤酒,二是必须去春和楼里吃一次百年香酥鸡。


 

 

    “身穿谦祥益、头戴盛锡福、吃饭春和楼、看戏去中和”。这样有韵味又讲究的青岛,你体验过了吗?

 

-

春和楼

-

不得不吃的百年老店

地址: 青岛中山路146号(近天津路)

人均:85元

电话: 0532-82824346

         0532-82827371

以上信息来源于网络,若有疑问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