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行业动态 >

我国老年人用药有了“风险目录”

发布日期:2017-12-11  作者:96558一键通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02亿。而老年患者一般都有多种疾病,用药多而重复;并且老年人的肝肾功能降低,药物消除减慢,易发生不良反应。11月9日,在中国老年合理用药论坛暨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合理用药分会2017年会上,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合理用药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药物研究室主任张兰表示,研究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已经迫在眉睫。

 

潜在不适当用药(PIM)是指此类药物的潜在不良反应风险超过预期获益,是一类高风险药物。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可增加老年患者发生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及住院风险。

 

遗憾的是,我国尚未建立PIM目录,实际临床上多以美国的BEERS标准作为我国老年人合理用药的评价依据。但由于我国药品目录及临床诊疗与其他国家的差异,BEERS标准目录在临床使用受到诸多限制。

 

鉴于此,由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牵头研制,联合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中国药学会老年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药理学会抗衰老与老年痴呆专业委员会,四大学会共同修订的《中国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目录》(修订简化版)。

 

据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合理用药分会主任委员王育琴介绍,此次修订的过程,国内老年临床医学和临床药学等专家在国外PIM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全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另外还收集北京市参与“医院处方分析合作项目”22家医院60岁以上老年患者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运用德尔菲法,最终制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PIM目录。

 

“该目录一共列举了包括华法林、氯吡格雷等72种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及每种药物存在的风险隐患和评级。在临床使用中,医务人员可根据药物的风险点和风险强度,并结合老年人的疾病状态,指导老年人合理使用药物。”王育琴说。

该目录参考了美国、加拿大等8个国家的潜在不适当用药目录相关文献,并在实证研究过程中参考了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全军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相关数据等,总计发布了72种中国老年人潜在不适当用药,希望能为临床医生和大众提供用药风险提示。

 

延伸内容:老年人服药注意事项

 

代谢减慢,应注意观察副作用。

 

药物大多需要通过胃肠道吸收,经过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老人的各器官功能逐渐减弱,一般而言服用同样剂量的药物,老人对其有效成分的吸收可能减少,代谢时间延长,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增大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因此经常服药的老人应定期监测肝肾功能等指标。   

 

服药种类多,要当心相互作用。

 

老人常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需同时服用多种药物。一旦遇上感冒等“小 病”,服药的种类更多。一项临床研究表明,联合用5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服用6~10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超过10种,则高达 24%以上。很多老人将需服的药物一起吃,可能出现药物相互作用。建议老人看病时告知医生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尽量避免处方中有相互影响的药。用药前也可 咨询药师。服药种类较多时,最好不要再同时服用保健品,以免增大相互作用的风险。   

 

记性变差,列好清单可防漏服。

 

老人的记忆力下降,服药种类多,很容易漏服,影响治疗效果。漏服降压药、降糖 药后,不仅血压、血糖会升高,还可能促进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建议家人帮助老人给需要服用的药物建立一个“档案”,列出一段时间内需要服药的时间、种类、 注意事项等,必要时通过设闹钟、将药物分装在小药盒的方法记住服药。万一漏服药物,应计算错过的时间,多数情况下,如果漏服的时间处于两次用药时间一半 内,可按原剂量补服,否则不必补服,后续正常服用即可。但如果服用的是降压药、降糖药等慢性病药物,建议咨询医生。   

 

长期吃药,注意定期复查,必要时调整用药。

 

很多老人认为自己“遵医嘱”了,一直坚持吃药,但由于没有定期复 查,不仅药物的治疗效果不好,还可能伤害其他器官。例如服他汀类降脂药,需定期监测肝肾等功能;长期服降压药后效果不好,不仅会损伤心脑肾等靶器官,还可 能出现其他并发症。如果发现用药效果不好时,应当及时咨询医生,必要时调整用药方案。   

 

一些药物对老人的伤害更大,应尽量避开。

 

例如安定等安眠药可能引起“宿醉”症状,即意识不清、注意力不集 中、走路不稳,像喝醉酒一样。老人服安定后容易发生跌倒,引起骨折等不良后果;很多复方感冒药含抗过敏成分扑尔敏,能缓解鼻塞、流鼻涕等症状,但前列腺增 生或便秘的老人服用含此成分的药物,可能加重排尿、排便困难;布洛芬是常用的解热镇痛药,但胃肠功能不好、患有某些心脏疾病的老人应慎用。

 

(来源:Inter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