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行业动态 >

小暑至,盛夏始

发布日期:2017-07-07  作者:96558一键通
 

 


轻音乐《雨韵》

 

 

 

 

2017年7月7日  05:50:38

农历 六月十四 

 星期五

 

小暑

 

 

 

小暑  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11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暑,表示炎热的意思,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

 

 

 

中国古代将“五天”称为“一候”,

所以一个节气又被称为“三候

每个节气的“三候”结合当时的气候特征,

和一些特殊现象又分别起了名字,

用来简洁明了的表示当时的天气等特点。

 

 

 

【小暑第一候:温风至】


指小暑日后,

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

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

 

 

 

【小暑二候:蟋蟀居宇】 


五日后,

由于炎热,

蟋蟀离开了田野,

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 

 

 

 

【小暑第三候:鹰始鸷】


再过五日,

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

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华北、东北地区进入多雨季节。

 

出梅、入伏天。

 

小暑弄清涼。 

 

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散热有心静,涼生为室空。 

 

风定池莲自在香。莲叶何田田。 

远山依枕见,幕雨闭门愁。 

 

清淡挺玉尘,雅曲弄金徽。 

 

青青树色傍行衣,乳燕流莺相间飞。 

玉溪小暑却宜人。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小暑的标志:出梅、入伏。小暑时节,这时江淮流域梅雨即将结束,盛夏开始,气温升高,并进入伏旱期;而华北、东北地区进入多雨季节,热带气旋活动频繁,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开始增多。小暑后南方应注意抗旱,北方须注意防涝。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

 

2017年入伏具体时间一览: 
初伏:7.12-7.21,共10天; 
中伏:7.22-8.10,共20天; 
末伏:8.11-8.20,共10天。

 

 

 

 

相传六月初六这一天是“小白龙”回家的日子。因为“小白龙”犯了天条,被龙王父亲囚禁在很远的一个小岛上,失去了行动自由。唯有六月六这一天,龙王恩准其回家探母。“小白龙”由于探母心切,所以一路上昼夜兼程,带来了惊雷闪电,狂风暴雨。


另外关于伏日,古人说:伏是“隐伏避盛暑”的意思,伏日祭祀,远在先秦已见著录。古书上说,伏日所祭,“其帝炎帝,其神祝融”。炎帝传说是太阳神,祝融则是炎帝玄孙火神。传说炎帝叫太阳发出足够的光和热,使五谷孕育生长,从此人类不愁衣食。人们感谢他的功德,便在最热的时候纪念他。因此就有了“伏日祭祀”的传说。

 

 

 

“晒伏”

“六月六”相传这是龙宫晒龙袍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差不多是在小暑的前夕,为一年中气温最高,日照时间最长,阳光辐射最强的日子,所以家家户户多会不约而同的选择这一天“晒伏”,就是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阳光的暴晒,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

 


“百索子”

民间说“六月六”百索子撂上屋。“相传传天上的牛郎星和织女星被银河分割在两岸,一年中只有”七月初七”这一天可以相会。但在他们中间却横阻着一条银河,又没有渡船,怎么办呢?所以六月六这一天,天下的儿童多要将端午节戴在手上的“百索子”撂上屋让喜鹊衔去,在银河上架起一座象彩虹一样美丽的桥,以便牛郎和织女相会。

 

 

 

吃饺子

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


 

 

“热在三伏”,此时正是进入伏天的开始。“伏”即伏藏的意思,所以人们应当少外出以避暑气。民间度过伏天的办法,就是吃清凉消暑的食品。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这种吃法便是为了使身体多出汗,排出体内的各种毒素。


 

天气热的时候要喝粥,用荷叶、土茯苓、扁豆、薏米、猪苓、泽泻、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汤或粥,或甜或咸,非常适合此节气食用,多吃水果也有益的防暑,但是不要食用过量,以免增加肠胃负担,严重的会造成腹泻。



民间还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说法。暑过后,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里的木料,如椅凳等,经过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在上面坐久了,能诱发痔疮、风湿和关节炎等疾病。所以,尤其是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不能长时间坐在露天放置的木料上。

 

 


小暑过,一日热三分。


小暑南风,大暑旱。


小暑打雷,大暑破圩。


小暑惊东风,大暑惊红霞。

 

 

六月初一,一雷压九台,无雷便是台。


大暑小暑,有米懒煮。


天旱防备雨涝,雨涝防备天旱。


既抗旱,又防涝,旱涝丰收两牢靠。

 


睡了一觉,由旱变涝。


小暑大暑,灌死老鼠。


小暑热得透,大暑凉飕飕。


淋了伏王,一天一场。

 

 

淋了伏头旱伏尾。


伏里雨多,稻里米多。伏里无雨,谷里无米。


三伏不受旱,一亩增一石。


天旱的芝麻,雨淋的北瓜。

 


天旱香瓜甜,枣子结得圆。


暑伏不种薯,种薯不结薯。


小暑不栽薯,栽薯白受苦。


小暑种芝麻,当头一枝花。


过了小暑,不种玉蜀黍(玉米)。


 

 


 


《小暑六月节》

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纳凉》

秦观

携杖来追柳外凉,

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

风定池莲自在香。

 

 

 

 

《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夏日》

朱熹

季夏园木暗,窗户贮清阴。

长风一掩苒,众绿何萧掺。

玩此消永昼,泠然涤幽襟。

俯仰无所为,聊复得此心。

 

 

 

 

《夏夜追凉》

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

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

时有微凉不是风。

 

 

 

 

《赠别王侍御赴上都》

唐·韩翃

翩翩马上郎,执简佩银章。

西向洛阳归鄠杜,回头结念莲花府。

朝辞芳草万岁街,暮宿春山一泉坞。

青青树色傍行衣,乳燕流莺相间飞。

远过三峰临八水,幽寻佳赏偏如此。

残花片片细柳风,落日疏钟小槐雨。

相思掩泣复何如,公子门前人渐疏。

幸有心期当小暑,葛衣纱帽望回车。

 

 

▍本平台编辑

转载须注明:“转自:国色天香 gstx-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