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产业既是关系亿万群众福祉的民生事业,也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在我国政策利好之下,我国养老产业将迎来新一轮的蓬勃发展,老年群体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将得到进一步满足。在此背景下,乡居养老也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中,并快速发展了起来。 养老产业是关系亿万群众福祉的民生事业。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之一,老龄化速度最快,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最重。
全国老龄办等3部门日前公布的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共2.22亿人,占总人口的16.1%,相当于每6个人中就有1个老人。全国城乡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达到4063万,在老年人口中占比为18.3%。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主要由公办养老或医疗卫生机构来满足,作为一项事业来发展,其产业特性没有得到充分开发。近年来,在多重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激发之下,我国养老产业快速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老年生活照料、产品用品、健康服务、体育健身、文化娱乐、金融服务、老年旅游等养老产业近年来不断升温。有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产业的规模到2020年和2030年将分别达到8万亿元和22万亿元,对GDP拉动分别达到6%和8%。

进一步推动养老产业发展,在政府“保基本、兜底线”的基础上,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降低准入门槛,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养老产业,创新服务供给方式,逐步使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产业的“主角”。
同时,还要加快研究产业规律,推进养老产业制度、标准、设施、人才队伍建设,着力破解“融资难”“用地难”“运营难”“用人难”等养老产业发展难题。

相对于“医养结合”,更值得期待的是“乡居养老”。城里人“下乡”养生养老,可减轻城市的养老压力,缓解老年人刚性需求同养老供给不匹配的矛盾,并给农村经济注入活力,促进农村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带动乡村旅游业发展,为农民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一方面,可以减轻城市的养老压力。我国老龄化有自身特殊的国情,老年人基数大、增长快、空巢和失能困难老人多,而年轻人的养老压力也与日俱增,这种情况下,乡居养老生态健康,可以降低养老成本,让老人在舒缓的节奏中度过,对于老人的健康也好处多多,从而缓解社会的养老矛盾。

另一方面,乡居养老,城市人的到来,带来城市里新的生活、消费观念,带来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为乡村注入活力,促进乡村资源的有效开发及利用,带动乡村旅游业发展,也促进农民就业及农村发展。比如,宏村的很多新业态(粮店咖啡馆、碧山书局、关麓小筑等),就是城市人打造的,不仅为自己养生养老提供了保障,也为当地乡村旅游增添了时尚和浪漫的色彩。
